
汉语学界的古典学研究,尤其是对古希腊罗马经典文献的研究,正在逐渐起步并迈入正轨。无论是对古希腊罗马哲学思想、历史事实还是文学笔法的深入研究,都离不开对古希腊罗马典籍的准确理解。然而,在目前的汉语学术(和普及)出版物中,我们却能够看到古希腊罗马文献标题的各种错误译名。
我国古语云,“名不正则言不顺”。就我国的古典学来说,未经审察的错误译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文本的客观理解,从而对学者的交流、初学者的深入造成了障碍。
在公开出版的汉语文献中,暂无严格意义上的古典学译名手册。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张巍教授的《西方古典学研究入门》(2022)一书的附录中,有一份依据“洛布古典丛书”(The Loeb Classical Library)各册的英语标题整理的书目(六百余种),但未包含古希腊语、拉丁语的作家和作品原名,而且不包含残篇、章节标题和其他细目等等。
国外学界的类似工具书,主要是古典学百科全书《博睿新保利》(Brill’s New Pauly)的补卷二《古希腊罗马作家作品词典》(Dictionary of Greek and Latin Authors and Texts,2009)及其德语原版。另外,德国学者赖纳•尼克尔(Rainer Nickel)的《古代文献辞典》(Lexikon der antiken Literatur,2014)也是部分带有译名手册性质的古典学工具书。
然而,这两部工具书并不能够完全满足汉语学界的当下需求,尤其是对准确的译名的需求:前者的重点在于罗列主要版本(抄本、校勘本、译本和笺注本)的信息,后者的重点则是内容提要。它们在篇目(尤其是残篇和细目)方面的覆盖范围并不广泛。故此,本项目拟根据相关工具书和校勘本,编译一部《古典学译名手册》。